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 > 饮食误区 > 正文

食用明虾的注意事项-明虾的储存方法

2015-05-10 08:16:37  来源:360常识网   热度:
导语:明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

明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食用明虾的注意事项-明虾的储存方法
食用明虾的注意事项-明虾的储存方法

食用明虾的注意事项

中国明虾体形较大,体长达13-24cm。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综黄色。额角平直,齿式为7-9/3-5。额角侧脊不超过头胸甲中部。头胸甲无额胃脊和肝脊。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头胸甲长的4/3。

明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色发红、身软、掉拖的虾不新鲜尽量不吃,腐败变质虾不可食;虾背上的虾线应挑去不吃。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

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明虾的医疗效果及食疗功效有哪些

明虾的医疗效果

主治小儿赤白游肿,将明虾捣碎后敷贴于患部。作汤可治疗包块,托痘疮,下乳汁。煮成汁,治风痰。捣成膏,敷虫疽有效。生于水田及沟渠的虾有毒,制成腌品更有害。和热饭盛于密器中腌制来吃,能将人毒死。没有须或腹下通黑的,煮后变为白色的,都不能吃。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明虾的营养价值极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补肾壮阳,抗早衰。常吃鲜虾(炒、烧、炖皆可),温酒送服,可医治肾虚阳痿、畏寒、体倦、腰膝酸痛等病症。如果妇女产后乳汁少或无乳汁,鲜虾肉500克,研碎,黄酒热服,每日3次,连服几日,可起催乳作用。虾皮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明虾是可以为大脑提供营养的美味食品。明虾中含有三种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明虾的食疗功效

明虾性温味甘、微温,入肝、肾经;

明虾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

明虾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虾的介绍

明虾是海南重要海鲜品之一。其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

中医认为,其味甘碱性温,可补肾壮阳,滋阴健胃。适于多种烹调法制菜。此品一虾二味,别具特色,为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获金奖作品之一。

明虾虾须很长,眼为复眼,胸部五对步足,腹部五对步足,身体挺且有弯曲度,虾节间外壳相互分离,可自由伸缩,雌对虾个大每斤小于7个头为真正大虾,雄对虾每斤大于13个头,叫虾钱。

虾壳有光泽,虾头、壳紧密附着虾体,坚硬结实,无剥落。虾肉组织紧密、有弹性。如果虾头与壳变红、变黑,则不宜购买。

明虾的储存方法

虾类如需保存,需要剪掉胡须,在容器底部铺一层冰,再撒上盐,摆上虾,再铺一层冰,最后用麻袋或草袋封口,这样可以保存长达一周。或者把虾放在一个保鲜袋中(确保保险袋不漏水),然后往保险袋中灌进一些水,把保险袋袋口扎紧放入冰箱的速冻室里。

明虾的家常做法

原料:明虾700克,葱姜少许,酒1汤匙,粉皮10张,姜醋汁、芥辣汁、红油汁、沙拉酱汁、糖醋汁各l/2小碗。

制作:

1、将虾背上之肠沙抽出后即放在锅内加入3杯开水及葱、姜、酒,用大火煮熟(约5分钟),待冷后取出,去头剥壳,将每只虾肉由背部下刀,横切成4大片。

2、将粉皮全切成l/2寸宽条后,烫一下滚水(约5秒钟)捞出后冲冷水并滤干,铺在大碟的中间部分,再将虾片一片片平排成美丽图案。

3、附上5种不同的味汁。由食者自行沾食即可。

明虾的营养价值

明虾性温湿、味甘咸,入肾、脾经;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明虾体内很重要的一种物质就是虾青素,就是表面红颜色的成分,虾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一种抗氧化剂,颜色越深说明虾青素含量越高。广泛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转载申明:360常识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