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大图

50岁决定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50岁不再是岁月流失、黄昏已至的标志,而是开启新人生旅程、跨入新阶段的时刻。从50岁起,管理和经营好自己的各个方面,将直接影响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保障健康是头等大事

某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称,50岁前后是疾病高发的年龄。如果在此时对身体的健康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增强身体素质,抵御疾病的侵袭,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而健康期望寿命仅为66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晚年近10年的时光是在与病魔的缠斗中度过的。因此,身体健康,才是保证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础。

50岁后,女性逐渐进入绝经期,夜间盗汗、睡眠困难等问题接踵而来。随着雌激素水平降低,此时易发胖,心脏病危险也会增大,骨密度会降低5%~10%。因此,女性此时应多吃奶制品和豆制品,并坚持力量训练。男性50岁后,因为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前列腺增生、糖尿病、高血压容易找上门来。男性最好每年体检两次,包括血压、胆固醇、空腹血糖等项目。泌尿学会建议,50~75岁的男性每年应接受一次前列腺抗原血检和直肠指检,并认真记录体重、腰围、饮食等变化。

运动依然是50岁后预防衰老、保持活力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此时,运动时要更加注意热身,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力度。运动项目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如果拿不准主意可参考两个指标:一是选锻炼平衡力的,比如闭眼单腿站、倒着走、打太极等,良好的平衡能力,能预防跌倒;另一个是选锻炼肌肉的,肌肉量在50岁开始快速滑坡,男性约减少1/3,女性减少约一半。可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等运动方式。

经营好家庭为老年减负

50岁的人,若父母健在,年龄也都不小了,为了不在自己晚年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就应多腾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细心观察他们的身体有无异常,定期带他们做体检,注意观察他们的饭量、口味有没有变化,性情有无改变,会不会抑郁、失眠,反应力和记忆力有没有下滑,按时提醒父母每天要吃的药和服药时间。常言道“老人如小孩”,他们更需要情感关怀和照顾,对他们应该有极大的耐心,尽量顺着。多和他们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常带他们逛逛公园、饭后散散步,周末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顿饭,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另一方面,50岁的人子女大多已成年,有的甚至成家立业。但围着孩子转了多年的父母一时还不习惯放手,仍想着替子女做主、为他们张罗,这不免会引起两代人的矛盾,造成与子女关系长年冷淡,影响晚年家庭幸福。聪明的父母应和孩子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尊重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随意介入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给他们留出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其实,即使到了80岁,父母还能做孩子的导师,但要谨守一点:只指导不灌输,只给意见不定规矩。

管好情绪和金钱是幸福保证

50岁后,无论男女,随着更年期的到来,人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神经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低沉等状态。再加上子女忙于学习、工作和自己的家庭,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不断减少,寂寞和孤独感也会来袭。孤独、社交少都与高死亡风险有关。因此,情绪能否得到疏导是这个阶段守住健康的关键。建议50岁左右的人,重新梳理一遍自己的朋友圈,在与以往的同事保持联系的同时,要结交老后能一起玩的新朋友,比如谈得来的邻居、老年大学的同学,甚至是比自己年轻的忘年交,不仅能带来新观念,还能激发自身活力。同时,也不忘和老友相约,喝喝茶、聊聊近况、叙叙旧,维持感情。朋友间分担困苦能使忧愁减半,分享愉悦能让快乐增倍,还能相互督促,共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等。

同时,为了给自己的老年提供相对充足的物质保障,50岁左右就要好好管理钱财了。首先要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家里有多少财产和可动资金应心里有数。其次,合理分配支出,除吃穿住行等基本开支外,还应考虑医疗护理费和健康管理支出,旅游、娱乐等提高生活质量的花销也十分必要。此外,中国老人贴补晚辈的现象非常普遍,2012年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老人每年用在子孙身上的钱是4142.7元。这笔钱该不该花、花多少,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定夺,不要勉强。最后,学点理财知识,做些理智的投资,千万别轻信打着各种名义推销保健品的宣传,以防上当受骗。

做减法,改掉坏习惯

调查指出,其实,相比年轻人,我国61~70岁的老人幸福感最高;研究中心的调查也显示,老人幸福感高于年轻人。可见,追求晚年幸福并不难,除了做到上述几点外,还应学会做减法,剔除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首先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特别是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减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酗酒等,尤其要将戒烟当作第一要务,大量证据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3倍。再次,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人的期待、欲望、野心都是无止境的,凡事追求完美只会增加身心的负担和压力。最后,扔掉没用的杂物,避免在不必要的事物上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