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在幼儿期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叫之不应,对家长不常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浏览大图

如何防治孩子孤独症?

什么是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那么孤独症的症状有哪些?了解了这些孤独症早期的表现,如果父母能够细心观察做到早期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那么对孩子的康复是很有利的。

近年来,孤独症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每年的4月2日还被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叫心心理门诊专家梁颖说,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位居儿童精神残疾的首位。

孤独症儿童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有人说,他们是天才,因为爱因斯坦、凡·高、牛顿等很多出类拔萃的天才生前都有怪异的行为,用现代的医学方法去判断,他们很可能患有孤独症。也有人说,他们是异类,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像个外星人,天外来客。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如下:

1、婴儿期: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2、幼儿期: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叫之不应,对家长不常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3、学龄期: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交流障碍: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

1、兴趣范围狭窄: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

2、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反复画一幅画或写几个字,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3、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他爱不释手,随时携带。

4、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早发现早干预

孤独症有一些早期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够细心观察做到早期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那么对孩子的康复是很有利的。

注意哪些症状能有效预防孤独症:

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以下特征可以作为早期发现的警示指标:

(1)6个月后不能被逗乐(表现出大声笑),眼睛很少注视人。

(2)10个月左右对叫自己名字没反应,而听力正常。

(3)12个月对于言语指令没有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不能进行目光跟随;对于动作模仿不感兴趣。

(4)16个月不说任何词汇,对语言反应少,不理睬别人说话。

(5)18个月不能用手指指物或用眼睛追随他人手指指向,没有显示和参照与给予行为。

(6)24个月没有自发的双词短语(不是爸爸、妈妈等叠字)。

(7)任何年龄阶段出现语言功能倒退或社交技能倒退。

儿童孤独症作为严重危害儿童社会功能和智力发育的精神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它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早期、长程、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发育轨道,那么早期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早期筛查、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