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大图

古人养生重气质 6种气质养生方法推荐

我们都知道读书、写字甚至于静坐等等,都是能提高自身气质和陶冶情操的方式,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古人用来养生的方式之一,下面带大家具体来看下古人是如何气质养生的吧。

静坐养筋

中医认为,静则养神。《素问五运行大论》记载:“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所以,静坐可以柔肝舒筋,气血得以收敛、潜藏,则筋膜得养,最终达到养神、养身的目的。对于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来说,静坐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水声养耳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的《西湖纳凉》道出了水声养耳的美好境界。从中医的角度,“肾主水”,倾听水声因而能够收敛肾气,保养肾精。“肾开窍于耳”,水声可使耳道清静,伴着清雅的荷香,令人心旷神怡。

绿草养目

以中医五行理论来看,绿为青色,五行属木,五脏中对应肝,肝开窍于目。由于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所以,漫步于青山绿树之中,自然养眼养身。

琴书养指

抚琴与书法都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在中医看来,抚琴与书法还具有明确的养生保健效果。

观书养心

山水景物为第一自然,而书籍是纸上的风景,通过阅读游记、山水诗也可领略自然之美,此可谓“第二自然”。从中医的角度,心主神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阅读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有助推动心阳,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生机不息。

杖履养足

“足为精气之根”,足底穴位是人体多个脏器的反射区,因此双足与周身阴阳、气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腿足状态差,容易导致气血不畅,百病丛生。老年人选择一根合适的手杖,可以增加腿足的支撑力,提供关节保护,减少损伤。

古人其它的养生方法推荐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