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热,烦人的事就层出不穷:公车中,斗嘴的人多了;市场上,因为一两毛钱闹矛盾的事增加了;办公室里,一向温文尔雅的淑女变得整日心绪不宁,而优雅的男士突然暴跳如雷。情绪在夏天也中暑了。
情绪真的中暑了?
据了解,“情绪中暑”是季节病,轻微的“情绪中暑”症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它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特别是下午和晚上,情绪的恶劣更是达到极致。但这种情况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往往有一个情绪低落的周期或限度,因此不用紧张和焦虑。
有调查显示,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较严重的“情绪中暑”。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增加。最严重的情绪中暑会造成障碍症,一旦遇到重大事件就会发生状况。精神病学家在研究中也发现,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着增加,情绪变化、躁动不安、喊骂、摔东西、自虐、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
高温是导火索
研究表明,温度较高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从而给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夏天大多数人都会有心烦的感觉,这主要是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脑丘的情绪调节中枢。即使有的人本身所处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外界强烈的光线产生烦躁情绪。“情绪中暑”对夏季养生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还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
有专家认为,由于工作紧张程度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夏季患上严重情绪中暑的上班族越来越多。特别是整日待在密闭办公室里,成天对着电脑的白领人士,对这种夏季特有病症更是深有体会。他们有的因为猛吹空调而导致腰酸背痛,四肢无力,整天打不起精神;有的受到电脑、复印机等办公器材长期辐射污染,一走进办公室耳朵就嗡嗡响甚至发生头晕眼花的症状;有的因为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对自己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产生无法排除的焦虑情绪,长期以往影响到精神发生严重偏差,因而出现情绪中暑许多并发症。
情绪为何会中暑呢?让我们听听中医的解释:春夏容易表现出激动、功能亢进,这是中医上所说阳盛的时期。偏热、偏燥的人在炎热的夏季,更易助长体内的阳气,我们常看到的一些“肝精火旺”的人,大都属于易阳性的人,这种人一到夏天,就会整日觉得口干舌燥,比其他人感觉更烦躁。另外,夏季阳气也就是能量的消耗较大,随着人体能量的减少而走向反面,阴气变为主导。由于湿气阻碍了阳气的正常运行,体温调节中枢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人就会变得大汗淋漓,虚脱,更易伤津。这时,高血压、糖尿病、小儿发热、上呼吸道病症、肺炎、皮肤病等就容易发作,而老年人或自身素质差的人,只要身体承受超过限度,就会发生中暑现象。
解暑三方
怎样才能避免“情绪中暑”?
适宜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避免中暑的三大原则。
第一、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待得过久。虽然情绪中暑强调个体差异,但不论体质好坏,在高温、高度超负荷的条件下连续工作时间一长,也会发生中暑。另外,夏季不能有过大的运动量,游泳、散步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但不能过量,特别不能在强烈的阳光下锻炼。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会透过毛发、皮肤、头骨而辐射到脑膜和脑细胞中去,易使大脑发生病变引起中暑。夏季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晨和下午4点钟以后,而且强度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30分钟为宜。
第二:睡眠一定要充足而有规律。情绪与睡眠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情绪就会变得急躁。夏季应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能在中午休息1个小时左右最好。熬夜是情绪中暑的导火索之一。
第三、多吃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菊花、金银花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味道可偏酸、咸,多喝白开水,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及盐。不要爆饮冷饮,少吃油腻、油炸和过分甜腻的食品。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所以有一定好处,可适量食用。而晚上和早上最好吃稀饭。因为人体阳气活动旺盛,阴津往往容易随汗液外泄而耗伤,人们常常因为比较注意养护阴津,而不自觉地忽视了养护阳气。稀饭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对肺肾阳气虚弱的人更有好处。
此外,夏天情绪上的变化,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反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状态恢复后再继续工作。如果感觉情绪中暑症状持续时间达到一周以上,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就需要到专门的医院做心理咨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