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的现状大概都是,早上总喊困,晚上都不睡,明明喊着早睡早起,一到晚上却经不住游戏、电视剧、约会的诱惑;又或者有的人是拼命三郎,每天工作到半夜两三点才知道休息。下面和360常识网一起来看看。
猝死(Sudden death,SD)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比较科学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日前,有一则消息,一位27岁的二胎妈妈,因为白天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没有时间娱乐,只有等到晚上孩子们都睡下了才开始刷手机,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晚上玩手机到深夜的习惯。一次,她又是通宵玩手机,早上家人叫她起来吃早饭的时候却怎么也叫不起来,才发现她已经没有了呼吸。经鉴定,这位女士是由于熬夜、疲劳过度突发心源性疾病耳猝死。
据统计,中国人里面,超过8成日均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而每年我国就有55万人猝死,这其中,长期熬夜是大多数人猝死的前兆。很多人看着猝死的新闻,仿佛这些事例都离自己很遥远,也有人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年轻,少睡一点没所谓,白天睡多点补回来就是了。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日夜颠倒的作息会扰乱生物钟,使内分泌发生紊乱。此外,白天睡太多,晚上反而越不想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导致熬夜的行为加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猝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临床上猝死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从病理生理改变的角度可将心脏性猝死分为两种类型,即心律失常型猝死和循环衰竭型猝死。本文仅介绍临床角度做出的猝死分型。
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它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目前多数人接受的有关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是:“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非预见性的自然死亡,患者即往可以患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一般在瞬间至一小时之内。”心脏性猝死在所有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长达26年的Framingham Study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猝死患者中,心脏性猝死占75%。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见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指出:“25%左右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临床表现。”国内文献指出:“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80%的成人死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关[6]”。
这类患者是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突发的心肌缺血造成患者心脏的电活动紊乱,进而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多为室颤),此时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或复苏失败,就会发生猝死。急性心肌缺血刚刚发病时最危险,急性心肌梗死第1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24小时后高25倍。在因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的第一个小时之内。这是由于突然发生的心肌缺血使患者猝不及防,其心脏电生理活动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代谢紊乱,故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这个时间段患者往往没在医院,因此处在生死关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通过自我调整,将逐渐适应这种缺血情况,形成了新的动态平衡(心电重构),加上医学干预措施的应用等,使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其他心脏疾病有两类,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即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造成的猝死。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相关综合征(QT间期延长及缩短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马方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还有某些心肌病等。这类患者大都属于基因缺陷造成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多与家族及遗传有关。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方能查出问题所在。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心源性猝死而结束了生命。因为心脏搏动是由血清离子(K+离子、Na+离子、Ca2+离子等)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的,故一旦发生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离子无法正常出入心肌细胞,就可能促发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进而导致猝死的发生。
2.非心源性猝死
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原因的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内科疾病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就告诉你是时候休息了:
不管多强壮的身体,都不是一个永动机,不加以节制地“运行”下去,肯定会出“故障”。所以,当身体这个“机器”发出一些“故障信号”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停止运作”好好休息,才能保证长久“运作”:
1、眼睛干涩:眼睛干涩是用眼过度的信号,也提醒着你这个时候最好选择闭目养神。中医理论上也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长期熬夜眼睛当然都是睁着,难免会使眼睛出现酸痛、干涩的情况,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
2、头晕头痛:大脑是人体神经最集中的器官,如果长期熬夜,大脑里面的神经就会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也就是出现我们所说的“伤元神”的说法,大脑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容易出现神经性头痛。
3、心跳加快、气短无力:当身体过度劳累的时候,神经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这种物质可以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一旦过量就容易引发高血压和心肌梗塞。
4、反应迟钝:一个人在劳累的情况下,其实工作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这是因为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时候会出现缺失,这样一来,大脑指挥身体的命令就会出现延缓,反应迟钝。所以累了就休息吧,养足精神再工作。
此外,长期熬夜的人容易出现腰酸背痛,关节受损的情况,如果有这些表现,也要注意休息了。刚刚也说过,熬夜出现会引起内分泌紊乱,所以经常熬夜的女性容易因此出现闭经、痤疮、肥胖等情况,长此下去也会增加卵巢早衰的几率。因此,如果女性发现自己的月经推迟,或者长胖了、长痘痘,第一时间都要留意自己的作息是否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