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大图

胃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胃息肉:

任何胃良性肿瘤都有恶变可能,而上皮性的腺瘤或息肉的恶变机会更多。少见的腺瘤型和绒毛型胃息肉癌变率可达15%~40%,而最常见的增生型息肉仅1%。在直径大于2cm的息肉中,癌的发生率增高。有资料报道经X线诊断为胃息肉的患者中,20%伴有某种恶性变;在胃息肉切除标本中,见14%的多发性息肉有恶变,9%的单发息肉有恶变,这说明对诊断为胃息肉的病例均不要轻易放过。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以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种。现已公认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一种前期病变,尤与胃息肉或肠腺化生同时存在时可能性更大。国内外长期随访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史长短和严重程度与胃癌的发生率有关,不少报道该病的胃癌发生率约2%~10%。浅表性胃炎可以治愈,但也有可能逐渐转变为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不大。萎缩性胃炎颇难治愈,其组织有再生趋向,有时形成息肉,有时发生癌变。长期随访追踪可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者达10%左右。我国胃癌综合考察的材料表明,胃癌高发区的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病例明显多于胃癌低发区。高发区慢性胃炎患者的空腹胃液分析提示,游离酸含量降低,pH、细菌数量、NO2含量以及硝酸盐还原菌检出率均升高,与低发区者比较有明显差异。上述胃内环境改变的程度与慢性胃炎病变的严重度呈正相关,也说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内环境改变,非常有利于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3、残胃:

良性病变手术切除胃窦和部分胃体后,胃酸分泌降低,导致胆汁反流,形成胃内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使胃内细菌异常繁殖,促进亚硝酸盐和N-硝基化合物的合成而诱发癌,一般发生在术后10年以上。我国残胃癌发病率为2%~5%,也有报告10%以上者。BillrothⅡ式吻合较BillrothⅠ式吻合为高。可能与胆汁反流有关。胃液中许多厌氧菌等还能分解反流入胃的结合型初级胆酸,生成既可损伤胃黏膜屏障又能致癌的游离型次级胆酸,而在次级胆酸中的脱氧胆酸是癌启动因子,石胆酸是癌变启动因子和诱变物。这些可能导致以后残胃癌的发生。残胃癌多发生于手术后15~20年,此后相对危险性增加3~6倍。

4、胃溃疡:

胃溃疡的癌变问题历来认识不统一。一般认为其癌变率约为1%~6%。现多数认为与溃疡边缘黏膜肠化或异型增生有关。关于胃溃疡能否癌变的问题,国内报道胃溃疡的癌变率为5%~10%,尤其是胃溃疡病史较长和中年以上的患者并发癌变的机会较大,溃疡边缘部的黏膜上皮或腺体受胃液侵蚀而发生糜烂,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转化成癌。

5、胆汁反流:

通过动物实验已证实胆汁反流可诱发胃癌。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胃癌呈正相关,其机制同上。

6、巨大胃黏膜皱襞症(Menetrier病):

本病癌变率约为10%。

吃什么东西可预防胃癌

1、洋葱

我们在生活中的饮食中经常吃洋葱可以很好的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洋葱中含有一种栎皮素的物质,为天然的抗癌物质。研究显示,经常吃洋葱的人,胃癌发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葱的人要少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低了30%。

2、大蒜

这是预防胃癌的首选食物,是人们公认的一种胃癌的预防食物,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发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显着降低胃中亚硝酸盐含量,减少了亚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了防癌效果。

3、菌菇类

主要包括有冬菇、香菇、金针菇等以及木耳等。倘若在饮食上长进食这些食物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有防癌的功效。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体,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包含的多糖体也是一种抗癌的有效物质。菌菇类食物中富含的粗纤维和钙等都有防癌作用,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4、椰菜花

在椰菜花中最主要的防癌物质是微量元素钼,并且含量还相当丰富,可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作用。有研究报告指出,椰花菜还含有一种可以刺激细胞活动的酵素叫小硫化物,能阻止癌细胞的形成。吃椰花菜对预防食道癌、胃癌等都有一定作用。

5、番茄

在番茄中含量最多的就是番茄红素及胡萝卜素,它们都是抗氧化剂,特别是番茄红素,能中和体内自由基,对于抗胃癌和消化系癌有利,同时对预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有效。